title: 【生财广州见面会分享】如何利用商业画布,有效搭建个人职业发展规划final · 语雀
date: 2024-12-14 01:59:15
categories: 生财有术
urlname: 4071
tags:
加入语雀,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注册或登录后可以收藏本文随时阅读,还可以关注作者获得最新文章推送【生财广州见面会分享】如何我们如何诊断,自己的“被需要”?利用商业画布,有效搭建个人个人的岗位价值,是一成不变的吗?职业发展规划final个人的岗位价值,应该如何放大?
大家好,我是许大范。
周日在生财500人的广州见面会上,分享了《如何利用商业画布,有效搭建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回来又做了一些补充,重新梳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不好意思又是一篇万字长文。
我已经努力删减浓缩了。保留下来的,希望能对你有些价值。
刚接到见面会分享邀请的时候,我其实有些困惑。看到上下夹击的嘉宾,都是一本本行走的赚钱宝典,有些人擅长创业心得,有些人擅长副业心法,我能分享什么赚钱的技能呢?但后来琢磨了一下,我就想明白了。其实我也是来帮大家赚钱的,只不过不同于副业或者是创业,我分享的路线是更多普通人的路径。那就是,如何通过在职场上让自己越来越值钱,积累作为普通人的第一桶金,包括资金、人脉、资源等,为自己的未来提供更大的可能性。我的职场路径,验证了职业发展规划的价值。如果不是因为正式入职3个月后的那次冲击,我可能永远不知道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会选择把自己的职业发展全权托付给公司。认为只要做好本分工作,保持努力勤奋按部就班,在职场的梯子上也能一步步爬到自己想要的位置。我高估了努力和勤奋的价值。很庆幸,有那次警醒,让我将职业发展的命运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最终,从一家创业公司月薪5000、靠加班内卷的小透明,成为了一家世界500强区域人力副总,现在也是生财私董会成员以及HR顾问。也从一开始只能用500块/月租借在同事合租房的客厅里,到在魔都广州拥有了几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我是这样走过来的,验证了作为普通人,只要掌握有效的职业规划的方法,也是有可能跨越阶层、实现财富升级的。所以想把我的故事和方法分享给你。希望能帮助你在职场中,少走几年弯路。
我的故事
我是一个典型的小镇做题家。我老家是山东农村的,山东,大家都知道,高考大省。我那一届参加高考的考生有将近80万人,我不幸学的还是文科,文科的985录取率大概只有0,,5%左右。我的中学时代是在拼命努力、死命读书中度过的。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
晚上10点熄灯,没有爱好、没有音乐、没有课外读物。每个月就只有一天的休息,就这一天,也还被内卷卷没了,我自己也是卷王中的战斗机。后来我考上了湖南最好的985大学。都说成功是成功之母。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我执着地坚信努力、勤奋的价值,坚定地把它看成最重要的事情,险些让我的职业生涯误入歧途。
大学毕业之后,我加入了一家咨询公司成为了一名猎头。这家咨询公司虽然是创业公司,但是是由全球顶级咨询公司的18名合伙人联合创立,包括前大中华区的总裁。所以当时面试竞争其实非常激烈,好不容易拿到offer,我立刻开启了自己的勤奋努力模式,主动进入加班内卷。当时我在猎头部,几乎每天都会搞到晚上10点以后,几乎复制了高考的状态。做什么呢?简历搜寻、候选人沟通、客户沟通、行业研究、客户吸引力研究、目标挖猎公司和对象研究等等。还每个月坚持写差不多5000字的《个人猎头成长笔记》总结给到领导。就这样持续到正式入职的3个月后,连续差不多11个月。我把住的地方就住在了公司的对面上班,上班路程超过5分钟算我输。很累,真的很累,我深陷在加班内卷的泥淖里,而且还是自己选择的。但是我一直说服自己,这是值得的,勤奋和努力一定会有回报。每天跟年薪几十万到上百万的人打交道,但是拿着月薪5000的我一点都不脸红,我觉得只要我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将来我也有那么一天,
直到,我看到了那两份让我震惊异常的简历,足以改变我一生的职业发展河流走向的简历。当时我在帮一家光电集团挖猎销售,遇到了这样两份简历。两个人同一个学校、同一个院系、同一年毕业、同样进入销售领域。然而10年后,天差地壤。一个年薪超过百万,是客户要不起的人;一个年薪10万,是客户不想要的人。我尝试着给两个人都打了电话。
年薪10万的,和我聊了一个多小时,倾泻了他的焦虑和迷茫,和他没有前途的上司,公司无脑的考核。他已经换了六七份工作,但每一次都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他也很委屈,他也在很努力提升自己。年薪百万的,看在我的真诚上和我聊了20多分钟,告诉我海外销售和国内销售的区别,他一直以来的职业优势,以及他是定位每份工作对自己的价值要求,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的。他只换过3次工作,每次都得到了他想要的。
我震惊的发现,个人的职业发展,原来并没有列在公司的核心议程上。你有你的想法,但世界另有想法。你的努力勤奋与公司无关,公司关注的是价值产出。唯有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价值,自己去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让自己变得不容忽视,变得不可替代,让自己能够达成更多价值,才有可能在职业发展的征程中突飞猛进。我对勤奋与努力的信仰,崩塌了。那天晚上,我没有丝毫困意,我的脸和心脏都冒着滚烫的热气,那个记忆到现在都记忆犹新。从那以后,我用半年时间,重新给自己做了一份职业发展规划。先是从猎头部,跳去了咨询部,每半年都获得一次晋升,用三年时间成为了这家公司最年轻、级别最高的咨询顾问和项目负责人。然后加入了一家世界500强公司,用了2年时间成为一家300亿平台公司的人力负责人。现在是一个区域公司的人力副总,也是生财私董会成员以及HR顾问。想把我职业发展规划的思路也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帮助还在职场上的你,少走几年弯路。
见面会的40分钟分享,我将职业发展规划的核心,聚焦为了5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职业发展规划,到底在规划什么?
有人说,职业发展规划要规划一辈子的职业生涯;
也有人说,一辈子的职业生涯太长了,规划三到五年是最合适的;还有人说职业发展规划,其实就是在规划去什么行业、做什么工作、拿什么offer。
而作为普通人,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更直白,更肤浅一点:
那就是如何让自己越来越值钱。
个人的能力、兴趣、信仰、价值观、梦想等等,都可以囊括在其中。作为普通人是否越来越值钱,是职业发展规划做得成功与否的一个量化的评价依据。
职业发展规划的问题也就可以简化为:
怎样才能够让自己越来越值钱呢?有人说是个人的能力,能力越强就越来越值钱。也有人说是兴趣,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热情所在,就会越来越值钱。市面上的很多职业发展规划,都是围绕着这两类的。一类,教你提升能力,比如说沟通表达能力、会议组织能力、向上影响能力等等。还有一类,是教你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热情,教你找到自己的天赋,以此来作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好像这样就是职业发展规划了,但真的是吗?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故事的主人公是王铁匠。
王铁匠祖祖辈辈都是打铁的,打菜刀啊、镰刀啊什么的。到他这一代,他别的也不会也只会打铁。那如果按照上面的职业发展规划,王铁匠想让自己越来越值钱,要么要不断提升自己打铁技能,要么要提升自己对打铁的热情。但是就算这两个都提升了,王铁匠会变得越来越值钱吗?
很难。
因为现在机械工业已经无限发达。王铁匠一天能打5刀,就算他们打10,可是一家工厂一天,成千上万把刀。他在成本、供应方面都缺乏绝对的优势,更别提物流、营销等等。即使他再怎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热情,由于他是向大众提供普通的铁制品,他都很难让自己越来越值钱。因此,在规划如何让自己越来越值钱之前,我们还需要先回答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
我们的价值,到底谁说了算?
很明显从王铁匠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价值能力和热情,不是绝对关键的因素。
那到底什么是绝对关键的因素?价值其实是一个相对关系。都会有一天我突然说我是一个好妈妈了,我不可能一个人在那里自顾自话的自嗨说我是一个好妈妈了,一定是我有了一个女儿,我的女儿认同我是一个好妈妈。又或者我有天许大范说,我是一个好领导了,那一定是我有了愿意追随我的团队,我才能说我是一个好领导了。对一个铁匠也是这样的,如果有一天我们说他是一个好铁匠,那一定是市场对他有需求市场认可了他的价值,我们才会说他是一个好铁匠。
我很喜欢一句话叫做:你有你的想法,但世界另有想法。
如果我们活在自我的判断和规律里面,就容易陷入佛语中常说的“我执”。
就是自我的执念。
靠自我的执念,在职场里面是很难让自己越来越值钱的,因为你的价值并不是完全由你说了算。
职业发展规划中最重要的“价值”,其实是一个商业概念。
我们的价值由谁说了算?
是由市场说了算。
只向内关注个人是无法得到价值的最佳答案的。
只有向外关注得到社会的需求认可才有可能价值最大化。因此在自己越来越值钱的过程中,“被需要”才是最关键的话题。
所谓的能力和热情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被需要。
在职场中,只有更稀缺更有价值的,必须要我们才有可能越来越值钱。就像我在10年前遇到的那两份简历。
同样工作10年,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毕业,同样选择了做销售。
一个年薪百万,一个年薪10万。他们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年薪10万的关注点,永远是向内的,自己怎么提升、自己受了委屈。年薪百万的关注点,都是向外的,市场有什么样的变化、市场需要我做什么、市场需要我什么样的价值?那我怎么判断自己是否不需要,以及被需要的程度呢?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断越来越值钱的呢?这就是第三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
我们如何诊断,自己的“被需要”?
今天分享的内容可以全部都不记得。最重要的,就是只记得这张图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很好的诊断自己是否被需要、以及被需要的程度的工具。就是这张个人商业模式画布。
在职场里面,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要用CEO的心态来经营自己这家公司。
作为一家公司,我们首先就要看一看,对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在管理学上,企业的存在,是为了创造价值。
没有价值的公司,或者跟别人价值重复的公司都是活不下去的。
那公司的价值谁说了算呢?
任正非任老说过这样一句话:
员工是要发工资的,股东是要分红的,只有客户才会为我们付钱,因此我们的企业是要以客户为中心的,只有客户满意了企业才能生存下去。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找到自己的客户,围绕着自己的客户去做差异化的细分的价值定位。
在职场里也是一样的,我们要围绕着我们的客户去做价值定位。
【比如说,在一个销售型的公司里面】
研发人员的价值定位是什么?研发人员的客户是什么?研发人员的客户,当然有我们常说的ToB、ToC、ToG客户。
但他的客户不止如此。
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客户,就是销售团队。销售,其实也是他们的客户,在销售型的公司里,研发人员必须要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为销售提供服务和支持。
同时研发人员的客户还有自己的领导,领导代表了公司对于研发的态度和要求。
如果你是一个研发负责人,你的客户还有你的研发团队,你的队伍。
也就是说,所有会影响对你的评价、影响你的晋升发展、影响你的年底荷
包的人,都是你的客户。你的价值定位就是要围绕着客户。价值定位公式fallingdotseq为提供支持/服务,以解决/提升很多人以为接下来就要考虑我要做什么,我要提升什么样的能力找到什么样的资源等等。其实这个想法就又错了,这个想法又是从个人出发了。我们刚刚已经强调了,一定要从客户的视角出发。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现在以微信这款App作为对标。我研发出来了一款新的App,其他功能都是一样的,但是我的表情包更搞笑,我的信息传递速度更快,只有这两个区别。你们现在就会立刻舍弃微信用我这款App吗?其实不会。为什么?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你的朋友关系,家人关系同事关系,等等这样的一些关系全部都在微信上。我们跟客户的关系越交叉、越复杂,就越紧密、粘性就越高,替换成本也就会更高。那对于客户也是一样的。
【比如说你是一个研发】
你跟销售这个客户打交道的方式,如果只是提供你研发的产品没有成其他任何的交集,你也不关心他对你产品的反馈。你很容易在年底评价的时候拿到了一个让自己错愕的绩效考核,结果甚至莫名其妙就丢了工作。而如果你多一些服务形式呢?你不仅仅是研发你也可以充当产品发的顾问,也可以充当反馈者,充当调研者,充当前沿领域的教练者。这样的服务形式和渠道就更加多样了,你对客户的价值就更加充实了。围绕着这样的客户需求,你需要做些什么,你需要积累什么样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积累什么样的一些资源,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伙伴,找到谁可以帮助,你也就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你的岗位价值的体现就不仅仅取决于你做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样的一些能
力,你对什么东西有兴趣。
还包含了你是如何服务的客户,你的服务的形式和渠道。还包含了你有哪些支持的伙伴等等。这些全部都是你岗位价值体现。随着不断完善自己的个人商业模式画布,你的价值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值钱,成为这个市场上越来越稀缺、越来越有价值的存在。
【以王铁匠为例】
我们来尝试拯救一下王铁匠。
王铁匠之前的服务对象,只是日常铁制品的消费者。
他对自己的价值定位是:
为大众提供铁制品,满足日常的铁制品生活需要。在服务这样的客户,和提供这样的价值定位上,他是绝对打不过那些大型的机械化的工厂的。
那还有什么办法呢?
有一天王铁匠突然去看了一个抖音,发现在抖音上有做手工编织的手艺人。这些手艺人收到了大量的打赏。
那是不是就可以换一个思路。
为大众提供铁匠传统工艺观赏、手工打铁纪念品传承传统工艺呢?他就变成了一个铸铁古法工艺的手艺人IP,服务对象就不仅仅是原来的铁制品的消费者,还包含了传统工艺的爱好者、民俗爱好者、制造工艺的爱好者。
他的服务形式也就不仅仅是生产和销售的关系,还包含了为客户进行工艺品设计、进行铸铁工艺的知识分享。可以去线下的民宿街开一个店,拍摄抖音短视频,甚至搞一个手工艺人的淘宝店。他的职责也就不仅仅是打铁了。还包含了分解工艺知识、拍摄短视频。那他要积累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就不仅仅是打铁的技艺,还包含了打铁的知识,怎么去进行演绎和表达,怎么去进行短视频的拍摄等等。他去寻找一些支持的伙伴,比如说IP培训、短视频的培训、能给他提供民宿节租赁的房东等等。不定生财就可以找到这样的人,所以在他要做的事情里面,还可以增加去泡一泡生财的社群。
【再以许大范为例】
如果说生财是一家公司,我也是今年418才刚刚加入这家公司的小白。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我怎样才能够在这个社群发出自己的声量呢?如果我又看到副业很火,也去学习一下,然后再去搞个分享。
我干得过紫菜吗?
如果我看到知乎好物很好,大家都很愿意听这个分享,就想着哎,那快速学一下,然后去写篇文章分享。我干得过柏龄吗?干得过家蒙嘛?然后我又觉得搞社群和IP好像也挺好的,那要去学一下,然后想突击分享一下。于是亦仁、涛哥、光合、花爷等一众大佬,都笑了。
为什么?因为这个价值定位就错了。虽然我们的客户都是生财的现有圈友,但是他们的需求也不仅仅都是副业IP社群等等这些。我要思考的应该是差异化的价值定位。比如说生财的很多老板圈友,有了团队,但之前没有进行过人力资源专业培训,他们也渴望知道怎么管理团队的选用预留,怎么招聘、怎么考核、怎么激励、怎么培养等等。还有就是在成为大佬的路上的职场小白,他们也渴望职业上的突破,在职场上先先积累第一桶金,包括资金人脉资源,等等。那我就可以给他们,提供提供职业发展、领导力、团队管理的咨询,提升他们的职场竞争力有归属感。如果我和大家的关系只是教练和被教练的关系,那哪一天生财搞一个资料库,搞一个资料包,上面分享了一系列的职业发展、团队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就足够了。我和大家的关系和渠道也是非常单一的。所以我还应该要有更多的服务关系,比如说陪伴、倾听、欣赏、点亮等等。而服务渠道,也不应该仅仅是线上或者是线下的课程,或者只是一对一咨询,还应该包含了生财或者公众号的文章分享、像这样的线下论坛见面会,还有线上连线,还有抖音短视频等等。那我要做的事情,积累的能力,和获得的支持伙伴,也就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变化。
我正是凭着这样差异化的价值定位,以及这样的商业模式画布,在加入生财短短1个月之后,就陆续拿到了龙珠、加入龙珠俱乐部、被邀请加入生财私董会。到目前,我已经拿到5颗龙珠了,也在这次500人的见面会上成为嘉宾,见到了大家。如果说生财是一家企业。那我,应该算是在这家公司里面,获得了火箭般地升职加薪。这就是个人商业模式画布的魅力。当然个人商业模式画布的魅力,还不止于此。
第二个作用,如果你想破圈,也可以使用个人商业模式画布。比如说你加入到生财这样的社群,这里很多大佬,你不知道怎么去跟他们沟通去聊什么?你总不能今天去学茶叶、明天去学的珠宝,想跟人家有些话题。与其思考,加入一个新圈子想要获得什么,不如思考你可以给这个圈子带来什么?你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你同样可以从这个商业模式画布的角度,来去进行差异化的价值定位。任何大佬都不可能是全才,在你擅长,而他们又需要的领域,进行差异化价值定位,那你就可以从这些角度去跟他们聊,比如说你跟任何大了都可以聊团队管理都可以聊,领导力都可以聊职场。普通人再普通,在一个擅长的领域,精准沉淀积累多年,甚至数十年,都会形成让“外行人”足以惊叹的“内行人”的认知。在利他的因上努力,在利己的果上随缘,凝聚自己闪电般的光芒。我很喜欢光合说的一句话:要让自己成为一道激光,聚焦一个领域,就可以形成洞穿所有圈层的能量。而个人商业模式画布,就可以指导你形成这样的激光。
第三个作用,有点诡异,如果你想高效目的性“脱单”,也可以使用个人商业模式画布。
比如说你有了目标的心仪的男神女神。
比如说说TA不差钱物质充足,TA可能有情绪性的价值需求。你的客户关系和服务渠道,是什么呢,可能就是追求与被追求的关系,然后时不时的发个短信问人家吃了吗?喝了吗?饿了吗?睡了吗?那现在围绕着你的客户,你就可以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多的客户关系和服务渠道呢?
比如说你们在同一个社群里面,经常要参加一些同样的事情活动;比如说在同样的一个俱乐部里面比如说剧本杀等等,要经常参加一些游戏化的活动等等;
比如说你是TA的情绪的心理咨询等等。你们的客户关系和服务渠道就更加多样了。那相应的,你需要做些什么,提升什么的一些能力或者什么的,获取谁的支持也都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就都是可以进行有效的规划的。
当然你要是想凭感觉找到另一半,那就另说了,这一套不适合你。
第四个问题
个人的岗位价值,是一成不变的吗?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而我们要做的,是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的规律。个人岗位价值,因为行业岗位等产生变化,是大家能预期到的,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但其实还会有两个大家意识不到的变化。用两个案例故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故事【部门变化】
如果你是同样的岗位,但是部门变化了可能岗位价值就已经变化了。比如说之前有一个找我咨询的客服岗。
他之前是在项目上的,也就相当于是在一线,面对的客户就是那些向他投诉的客户。
他的岗位价值就是解决这些投诉的客户。因为他表现好,被调来了总部,你们可立即理解为,就是到机关了,让他去做一些客户服务工作的建章立制。他也确实做了一份管理办法下发了下去。
他的主要精力就是帮其中两个项目,解决了两个重难点的客户投诉问题。他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
但是绩效考核的时候傻眼了,领导给了他一个带发展,合格都要没到。他很愤怒,想离职。
他觉得机关就是人情世故复杂,领导对他的评价有失公允。我们从个人商业模式画布的角度上在来看一下,但他被调到了总部之后,他的客户还只是那些被投诉的客户吗?
不是。
他的客户还包含了所有一线的客服。
那他服务的情况如何呢?只有两个项目上的客服,感受到了他帮他们解决了几个重难点客户,而其他的客服完全没有感受到他的任何支持和价值。作为总部的客服,最重要的岗位价值,就是为一线的人员提供风险规避、负面清单、案例复盘、管控手段等一系列工具。
他只发了一个管理办法,没有宣导,没有指导,没有监督,没有落地。这样的工作怎么可能合格呢?
你们怎样才能够知道自己的岗位价值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一定要先关注公司,看看公司这艘大船在往那个方向去走,然后从中识别跟自己的岗位、自己部门相关的要求,因为所有的岗位价值都是从公司价值拆解都不能价值,在什么部门价值拆解的岗位价值的。这样你就可以去把自己坐小船,不会偏离航向。
第二个故事【阶段变化】
所有的职业发展,基本上都会经历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学习成长期。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岗位价值,不是立刻想着怎么脱颖而出,而是想着先学习,你们如何做事通过输入信息,学习这家公司的价值观、做事的流程方法,让自己尽快成为自己人,被信任。
第二个阶段,叫独立贡献期。
这个阶段就转的岗位价值是成为独立承担工作的负责人。但很多人错误的理解了“独立”这两个词,变成了孤立工作。就是以为孤立地、单独地做完自己手头上的活就可以。但现在是一个大型的协作的商业社会,都是需要建立人际网络的,很多人只是把自己手头的活干完了,所有沟通协调的工作都丢给了其他同事或者是相关的领导,这并没有独立。
第三个阶段,叫指导授能阶段。一般到这个阶段就是成为一个管理者了。这个时候最大的岗位价值,不再是自己独立贡献,自己成功,而是要通过团队帮助团队成功,再获得成功。这个案例故事地主人公,就是处于这个阶段的一个销售经理。他在一年前被任命为销售经理,一年后又被免掉了。他成为销售经理之后,做了些什么呢?他还是继续在跟进关键打客户,甚至把下面人地一些他认为重要地KA大客户,也都握到了自己手里。对于下面的团队,他对自己角色定位是什么呢,是监督者、考核者,而不是指导者和培养者。团队对他没有归属感,离职率非常高。他的眼中只盯着自己的第一类客户,忘了自己还有第二个客户,也就是他的团队。这样的管理者自然很难在获得职业发展上的提升。要想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眼睛绝对不能盯着前面那个阶段,跟下面的人去抢价值,至少要盯着自己这个阶段的岗位价值最好的,当然还能盯着自己在后一个阶段的岗位价值。你们如何获得自己的岗位价值的反馈呢?通过公司的评价,包括绩效考核、晋升发展等。很多人之前,把这个评价就当成是一个被动的,即使有公司会组织反馈面谈,也是一个被动地听取着,领导说什么就听一下。但实际上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去进行反向的沟通反馈。要通过这种面谈去不断地确认,自己对岗位价值的理解是否和公司的要求保持的一致,以及自己做得好,是哪里做得好,为什么做得不好,是哪里做得不好,为什么。作为10年的HR,负责任地讲:公司会过程鼓掌,但却只会结果买单。只有岗位价值的结果,才是公司会不会给你升值加薪地核心依据,你必须要知道公司愿意为你买单的结果要求到底是什么。
第五个问题
个人的岗位价值,应该如何放大?
只有一句话,寻找厚厚的雪,长长的坡。
先说长长的坡。
就是要能够抓住时机,如果没想让自己越来越值钱。可以从三个角度去抓时机。
第一个角度,是人均效能。
肯定是人均效能越高的行业,个人才能越值钱。
一个人人均效能30万的公司,给你发个20万的年薪可能就要破产了。
而一个人均效能1000万的公司,年终奖可能还有格外的惊喜,对于人员的培养激励等等也往往有更多的资金倾斜。
第二个角度,要寻找那些在上升期的行业。
尤其你所负责的岗位,是处于这个行业周期中的关键价值链上。
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房地产。
房地产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土地红利阶段,在这个阶段谁能够帮助公司争取到土地谁就是最有价值的岗位。
第二个阶段是金融红利阶段,在这个阶段跑的是高手转谁能够帮助公司融到更多的钱,帮助公司加快产品推出的速度,谁就是这个阶段最有价值的岗位。
如果你偏偏在第二个高周转的阶段,设计一张图要搞个一年半载,很有可能就在公司死无葬身之地。
任正非任老,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
我们要认清客户的需求,客户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卖得出去的东西,或者略略的抢先一点点市场的产品,才是客户真正的需求。超前太多,虽然也是好事,但是必须要牺牲自己,得不偿失。作为职场人,企业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
第三个角度要关注那些护城河的指标。
尤其是一家企业有些指标,其实行业和国家都已经把你们设定好了。比如说房地产企业里面那些企业是好的三条红线都是绿岗的肯定是好的三条红线全飘红的肯定是危险的,那还去不去?不同的行业和企业护城河指标是不一样的,关系到一家企业能否长期稳健持续的发展下去。比如说有些行业是土地储备量,有些行业是客户日活数,有些行业是非存款利润等等。要关注企业的核心驱动因素表现。
再说厚厚的雪。要积累自己的厚厚的雪。
领英有一个数据调研,七零后,平均换一次工作的时间是51个月。而到了九五后,就只剩下七个月。
年轻人在经济上压力可能没有以往那么大了,常常会冒出来这个想法: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是我想说的是,你在一个地方没有想清楚的事情,在未来还有可能还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在体育竞技上,如果你跑步长跑或者是马拉松的话,会有一个极点现象。就是你跑到那个阶段,心肺血液等等都有一点跟不上了,你会感觉自己好像快死了,你再也无法往前挪动一步。但是一旦过了那个阶段你会发现自己好像焕然新生。或者还有一个更好的例子,是之前涛哥在吃饭是很跟我讲的。他说,竹子在前四年一共才只能长3厘米,所有的能量都全部积蓄在根部不断向下。但到了第五年,竹子一天就可以长30厘米。
在职场中你每换一次工作,可能整个商业化不就要打很大的折扣,换个行业可能整张商业画布都没用了,要全部重新积累。你怎么跑得过,那些持续的在一张商业画布上打磨的人。所以如果想让自己越来越值钱,就一定得让自己成为那一片厚厚的雪。
还想分享【一个小故事】。
张三负责的A产品,今年销售额上涨了10%。李四负责的B产品,今年销售额下降了10%。
他们谁的绩效考核结果应该更好呢?很多人可能会说是张三。但是如果我再给你补充一个信息:
由于今年市场政策行情变化,A产品,全行业暴涨了50%;B产品,全行业都暴跌了50%。这样来看谁的绩效考核结果,又应该更好呢?
所以为什么我经常会更和我咨询的圈友说:不仅要埋头赶路,更要抬头看天。这样会防止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防止自己被公司PUA。当你有了自己的商业画布,你就能够正确地去评估自己的岗位价值,比如说李四就能够更好地知道自己做得好,还是不好。第二个问题,是防止盲目自信夸大价值。因为市场大水漫灌带来的资源,有没有呢能够积累成你手上的资源和优势,成为你手中的客户关系?如果没有,那就不是你的岗位价值。通过个人商业模式画布,你们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指导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的去定位自己在整个行业中的价值,更理性的评估自己。非常建议大家每年都更新一下这份跟商业模式画布,当作送给自己的一份简历。
每年都去复盘一下自己手上的牌有什么变化?竞争力有增加吗?你有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值钱吗?
我很喜欢《小王子》中的一句话: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
不要急着去搜集木头,不要急着去制定任务,而是要让自己对浩瀚的大海心生渴望。这浩瀚的大海,就是你的岗位价值,也是你的职业灯塔。
写在最后:
涛哥演讲时候,说的“点亮”,和“顶天立地”,特别触动我。
在一次和涛哥吃饭的时候,他说:大范,我觉得你有能量成为一个点亮者,当个女版涛神。
我那个时候觉得涛哥在调侃我,有点开心,有点惶恐。
但现在,突然多了一些自信。自信,是自信在我的的确确是在保持空杯、利他、长期主义的心态,努力分享我所知道的、对大家有用的。并且也不再因为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算不得行业大咖而羞惭。就像涛哥说的,90分教70分,70分教50分,这样就够了。我要做的是成为一个点亮者,而不是一个教授。但我距离涛哥说的“顶天立地”还有一些距离。在这之前,我分享比较多的,是针对老板们、管理者们的团队管理话题。这次的分享,或许是一个契机。我也希望接下来能够分享更多普通人、职场小白,也能够参考使用的内容,而不仅仅是针对“老板们”的内容。这才是想要“有范儿”的许大范,该持续做的事情。也是我,想起来会更有能量感的“价值定位”。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儿,就是陪着你一起升职加薪,和你一起慢慢变富。我是许大范,一起生财有术,谢谢大家!如果你想和我聊聊,我的微信号是xudafanfan,请备注生财奥。
【生财广州见面会分享】如何利用商业画布,有效搭建个人职业发展规划final·语雀
?许范范?昨天20:56?714?0投诉
加入语雀,参与知识分享与交流
回复
注册或登录语雀进行评论
关于语雀使用帮助数据安全服务协议English快速注册